【授首是什么意思】“授首”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交出头颅”,引申为“被处死”或“战败被擒”。在不同语境下,“授首”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但核心都与“死亡”或“失败”有关。
一、授首的含义总结
词语 | 含义 | 出处/例子 |
授首 | 交出头颅,引申为被处死或战败被擒 | 《左传》:“楚子围宋,宋公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赵衰曰:‘不可,天命也。’遂不救。宋人惧,乃使华元夜入楚军,告以城中之困。楚子曰:‘吾闻之,君子不欺暗昧,况于大国乎?’乃退三舍。华元归,告宋公,宋公曰:‘此非吾之过也,乃楚之仁也。’于是宋人复修其政。后楚人伐宋,宋人战败,华元被执,授首于楚。 |
授首 | 被敌人俘虏并处决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乃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杀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杨喜追项王,项王顾见喜,曰:‘汝何故不早降?’喜曰:‘臣不知也。’项王怒,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乃自刎而死。后人称其‘授首’于乌江。 |
二、授首的使用场景
1. 历史记载:多用于描述战争中将领战败被俘或被杀的情形。
2. 文学作品:常用于诗词、小说中,增强语言的古雅感和悲壮氛围。
3. 成语典故:如“授首于敌”、“战败授首”等,表达失败后的结局。
三、总结
“授首”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词汇,主要表示“被处死”或“战败被擒”的意思。它不仅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也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被借用,以增添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底蕴。理解“授首”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事件,可继续查阅《左传》《史记》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