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是什么意思】“岁寒”是一个汉语词语,常出现在古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一年的寒冷时节”,通常指冬天或寒冷的季节。但“岁寒”在文化语境中往往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常用来象征艰难困苦的环境,也常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一、
“岁寒”最早源于《论语·子罕》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因此,“岁寒”不仅指自然界的寒冷季节,还象征着逆境、考验和坚持。
在现代汉语中,“岁寒”多用于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也可用来形容人品坚贞、意志顽强。例如:“在岁寒之中,方显英雄本色。”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岁寒”原意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即冬天。 |
引申义 | 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出处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文化意义 | 常用于强调在困境中才能看出人的品质和意志。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诗歌或表达对坚韧精神的赞美。 |
常见搭配 | “岁寒松柏”、“岁寒知人心”等。 |
三、结语
“岁寒”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坚韧、忠诚和毅力的赞美。在现代社会,它依然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在困难面前要保持坚强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