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镂的意思是什么】“刻镂”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艺术或雕刻等领域,表示用刀具在物体表面进行刻画和雕琢的动作。它不仅强调了对材料的加工过程,还隐含了精细、细致的工艺特点。
一、
“刻镂”一词源自古代对雕刻技艺的描述,主要指用工具在木、石、玉等材质上进行精细的刻画与雕琢。其含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理上的雕刻行为,二是艺术上的精细处理。在现代语境中,“刻镂”多用于形容作品的精致程度或工艺的复杂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刻镂 |
拼音 | kè lòu |
基本释义 | 用刀具在物体表面进行刻画与雕琢;泛指精细的工艺处理。 |
词性 | 动词 / 名词(可作名词使用,如“刻镂工艺”) |
出处 | 出自古代文献,常见于诗词、工艺描述中。 |
近义词 | 雕刻、雕琢、凿刻、刻画 |
反义词 | 粗制滥造、粗糙、粗略 |
使用场景 | 文学、艺术、工艺品、书法、雕刻等领域 |
引申意义 | 表示对事物的深入加工或细致描写,如“文章中的刻镂之笔”。 |
三、补充说明
“刻镂”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动作,更是一种审美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工艺品如玉器、木雕、石刻等都讲究“刻镂”的精细度,体现了匠人的技艺水平和艺术修养。因此,“刻镂”也常用来赞美作品的精美与用心。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刻镂”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雕刻行为,更是文化和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