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的意思】“汗流浃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劳累或炎热的环境下,大量出汗,汗水湿透了衣服。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身体上的状态,也常用于表达心理上的压力或焦虑。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形容非常出汗,汗水湿透了背部的衣服,多用于形容人因紧张、劳累、炎热等而大量出汗的状态。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援曰:‘今见南郡,士卒疲弊,……若得其地,可以益兵;若失其地,徒劳百姓。’帝然之。遂遣援将兵,自长沙至交趾,昼夜兼行,风餐露宿,汗流浃背。”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常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状态,如工作辛苦、比赛紧张、天气炎热等。
- 例句:
- 他在烈日下劳动了一整天,汗流浃背。
- 考试前他紧张得汗流浃背。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汗如雨下、大汗淋漓、汗珠滚滚 |
反义词 | 冷汗不流、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工作场合 | 如长时间搬运重物、高强度劳动时使用 |
体育运动 | 如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后 |
心理状态 | 如考试、演讲、面试等紧张时刻 |
自然环境 | 如夏天高温、户外活动等 |
五、总结
“汗流浃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身体状况,也可用于表达心理压力。它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都十分常见,能够准确传达出一个人处于高度紧张或体力消耗较大的状态。通过了解它的含义、出处、用法及相关词汇,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