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而望是什么意思】“翘首而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伸长脖子、抬头远望的样子,表达一种期待、渴望或焦急的心情。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对远方人或事的盼望,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翘首而望 |
拼音 | qiào shǒu ér wàng |
释义 | 抬起头来,伸长脖子,远远地望着。形容急切地盼望某人或某事的到来。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翘首而望,愿得见之。”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远方人的思念或对未来的期盼。 |
近义词 | 望眼欲穿、翘首以待、引颈而望 |
反义词 | 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家乡亲人等待游子归来 | “他站在村口,翘首而望,希望能一眼认出归来的儿子。” |
对未来充满期待 | “孩子们翘首而望,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
表达对胜利的渴望 | “战士们翘首而望,等待冲锋号角的响起。” |
三、常见误区
- 误用为“翘首以待”:虽然两者意思相近,但“翘首而望”更强调动作和眼神,而“翘首以待”则更侧重于等待的状态。
- 感情色彩:该成语带有较强的主观情感,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四、总结
“翘首而望”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常用于表达人们对远方事物的深切期盼。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上的细腻表达。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