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其安全性和规范性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升产品质量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GB 17761-2018),对电动自行车的结构、性能、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指标。
一、标准核心
1. 定义与分类
标准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的定义,即具有两个或三个车轮的交通工具,具备脚踏功能,由电力驱动,且符合规定的速度、重量和功率限制。
2. 技术要求
包括整车质量、最高时速、电机功率、制动性能、轮胎规格等,确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安全性能
对电池、充电器、电气系统等提出严格要求,防止因电路故障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
4. 标识与说明书
要求产品必须标明品牌、型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信息,并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提示。
5. 检验与认证
所有电动自行车须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方可上市销售,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二、关键指标对比表
项目 | 国家标准要求(GB 17761-2018) |
整车质量 | ≤55kg |
最高时速 | ≤25km/h |
额定功率 | ≤400W |
车辆长度 | ≤1.8m |
车辆宽度 | ≤0.45m |
车辆高度 | ≤1.1m |
制动性能 | 在规定速度下能有效制动 |
电池电压 | ≤48V |
电池容量 | ≤10Ah |
充电器要求 | 必须符合安全标准 |
安全标识 | 必须有清晰的标识与说明书 |
三、意义与影响
《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也推动了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它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依据,减少了市场上“超标电动车”的乱象,提升了城市交通的安全水平。
总体来看,该标准是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体现了国家对民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