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词语解释】“得意忘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取得成功或得意时,情绪过于兴奋,甚至失去常态,表现出不理智或失态的行为。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提醒人们在得意时也要保持冷静和自持。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得意忘形 |
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衍传》:“衍虽无大功,然亦未尝有大过,其人本无大志,徒以得势而忘形。” |
释义 | 在得意时失去常态,表现得狂妄或失态。 |
用法 | 用于批评他人在成功后行为失当,也用于自我提醒保持谦逊。 |
近义词 | 忘乎所以、趾高气扬、得意洋洋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谨言慎行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得/意 + 忘/形) |
常见用法 | “他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得意忘形,连老师的话都不听了。” |
二、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适用场合:
- 描述某人在取得成就后表现得过于张扬。
- 批评他人在成功后失去分寸。
- 自我反思,提醒自己不要因一时成功而迷失方向。
2. 使用注意: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气,避免显得过于刻薄。
- 不宜用于夸奖或正面评价他人。
三、延伸理解
“得意忘形”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才能走得更远。一个人如果只看到眼前的成功,而忽视了自身的不足和未来的挑战,就容易陷入“得意忘形”的误区。
四、总结
“得意忘形”是汉语中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既是对人性弱点的揭示,也是对人生态度的警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在得意时保持冷静,在失意时保持坚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得意而不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