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出自成语】一、
“孙权劝学”是出自《资治通鉴》中的一则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导其部下吕蒙学习文化知识,最终使吕蒙学识大增,成为一位有才略的将领。这一典故在后世被广泛引用,衍生出多个成语,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学而不倦”等。
虽然“孙权劝学”本身不是一个成语,但它所蕴含的道理和人物对话却成为许多成语的来源或灵感。本文将对“孙权劝学”的出处、内容以及相关的成语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二、相关成语及出处对照表
成语名称 | 出处/背景 | 含义解释 | 相关出处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指人离开一段时间后,再见面应重新认识其能力 | 孙权劝学中吕蒙学成后,鲁肃对其评价 |
学而不倦 | 《论语·述而》 | 指勤奋学习,不知疲倦 | 虽非直接出自“孙权劝学”,但与故事精神一致 |
吴下阿蒙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比喻原来没有学问的人,经过努力变得有才学 | 鲁肃对吕蒙的称呼 |
以身作则 | —— | 用自己的行动作为榜样 | 孙权作为君主亲自劝学,体现此意 |
不可多得 | 《后汉书·王符传》 | 形容非常难得的人才或事物 | 用于形容吕蒙后来的成就 |
闻鸡起舞 | 《晋书·祖逖传》 | 比喻勤奋努力 | 虽非出自“孙权劝学”,但与学习精神相符 |
三、结语
“孙权劝学”虽不是成语,但它所传达的学习精神和劝学理念,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与教育思想。其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更是成为激励人们不断进步的重要格言。通过了解这些与之相关的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中重视学习的价值观。
如需进一步扩展相关内容或分析其他历史典故,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