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2025-09-17 19:18:54

问题描述: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哪里,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7 19:18:54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哪里】“小康”一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厚内涵。它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也在现代政治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那么,“小康”一词最早究竟出自哪里?本文将从历史文献出发,进行简要梳理与总结。

一、历史溯源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篇。该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提到: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这段文字描述了“大同”与“小康”的对比,认为“大同”是理想社会,而“小康”则是现实社会的一种较为稳定、有序的状态。因此,“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中,用来形容一种介于“大同”与“乱世”之间的社会状态。

二、文化内涵演变

在古代,“小康”多指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生活安定的状态,强调物质生活的满足和精神生活的和谐。随着时代发展,这一概念逐渐被赋予更丰富的社会意义。

到了近现代,“小康”一词被引入政治话语体系,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例如,邓小平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将其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三、总结

项目 内容
最早出处 《礼记·礼运》
原文出处 “是谓小康”
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中对理想社会的描述
含义演变 从家庭生活状态到国家发展目标
现代意义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目标

综上所述,“小康”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礼运》,并被用于描述一种较为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其内涵不断丰富,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象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