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观后感】《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文牧野执导,徐峥主演的现实题材电影。影片以真实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一位普通商人程勇在面对白血病患者群体时,为了帮助他们获得低价仿制药而走上“违法”之路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引发了观众对法律与人性、生命与制度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挣扎与希望。
一、剧情总结
影片围绕主角程勇展开,他原本是一个生活拮据的小人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接触到了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由于正版药价格高昂,许多患者无力承担,程勇开始从印度走私药品,并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患者。这一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但却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随着剧情的发展,程勇经历了从利益驱动到内心觉醒的过程。最终,他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做出了选择,虽然面临牢狱之灾,但他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敬仰。
二、主要人物分析
角色 | 身份 | 特点 | 作用 |
程勇 | 普通商人 | 原本自私,后逐渐转变为无私 | 主角,推动剧情发展 |
黄毛 | 程勇的助手 | 热心、勇敢 | 代表底层群众的牺牲精神 |
童小云 | 医生 | 善良、正直 | 提供医疗信息,推动剧情转折 |
张长林 | 药厂老板 | 商业利益至上 | 反面角色,体现制度缺陷 |
吕受益 | 白血病患者 | 温柔、坚韧 | 代表受苦的患者群体 |
三、主题与反思
1.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影片中,程勇的行为虽然违法,但其初衷是为了救人。这引发观众对“法律是否应该为人性让路”的思考。
2. 医疗公平问题
正版药价格昂贵,导致许多患者无法负担,反映出我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不公现象。
3. 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
程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证明了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4. 制度与人性的碰撞
影片揭示了现行制度在某些方面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同时也展示了个体在面对不公时的勇气与担当。
四、个人感悟
《我不是药神》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真实面貌。它让我们看到,法律固然重要,但人性的温度同样不可忽视。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立场,而他们的故事则提醒我们: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不应忘记对生命的尊重。
五、结语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电影,它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让人在感动之余进行深刻的思考。通过这部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困境中坚守良知,也看到了社会进步的希望。正如影片所传达的那样:“我曾经也想过放弃,但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