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誓旦旦什么意思呀】“信誓旦旦”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说话非常诚恳、坚定,语气强烈。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描述承诺或誓言时。那么,“信誓旦旦”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来自哪里?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一、
“信誓旦旦”出自《诗经·卫风·氓》,原意是“誓言诚恳而坚定”。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说话时态度认真、语气坚决,表达一种强烈的诚意和决心。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承诺、誓言或保证,带有较强的主观情感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信誓旦旦”虽然表示诚恳,但在现代语境中也常带有讽刺意味,尤其是当一个人反复承诺却未能兑现时,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反讽其虚伪或不靠谱。
二、表格形式解析
词语 | 信誓旦旦 |
拼音 | xìn shì dàn dàn |
出处 |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释义 | 形容誓言诚恳、坚定,语气强烈。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承诺、誓言或保证,也可带讽刺意味。 |
近义词 | 誓言铮铮、信誓不渝、忠心耿耿 |
反义词 | 言而无信、口是心非、出尔反尔 |
例句 | 他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还钱,结果却一拖再拖。 |
常见场景 | 情感关系、职场承诺、合同签订等场合 |
三、使用建议
- 正面使用:在表达真诚的承诺或坚定的决心时,可以使用“信誓旦旦”,如:“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会照顾好家庭。”
- 负面使用:若对方多次失信,可用此词表达不满或讽刺,如:“他又一次信誓旦旦,但谁还相信他呢?”
总之,“信誓旦旦”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使用得当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也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解或产生不必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