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焚膏继晷”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勤奋学习、工作,夜以继日,不辞辛劳。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原文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思是点燃油灯来延续白昼的时光,长时间地专注于学习或工作。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焚膏继晷 |
拼音 | fén gāo jì guǐ |
出处 | 唐·韩愈《进学解》 |
释义 | 形容夜以继日地努力学习或工作,非常勤奋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宵衣旰食 |
反义词 | 懒惰懈怠、得过且过、虚度光阴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焚膏继晷”最早出现在韩愈的文章中,用来形容士人为了追求学问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其中,“膏”指的是油脂,用于点灯;“晷”是日影,指白天。因此,“焚膏继晷”原意是点燃灯烛来延续白昼的时间,比喻在夜晚继续学习或工作。
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精神象征,常用于赞美那些在学业、事业上不懈努力的人。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学习场合 | 他每天晚上都在书房里焚膏继晷,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工作场合 | 公司的项目经理为了赶项目进度,常常焚膏继晷地加班。 |
文学作品 | 古代文人常以“焚膏继晷”来形容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 |
四、总结
“焚膏继晷”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表达了对勤奋精神的高度赞扬。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刻苦学习的态度,也激励着现代人在面对挑战时保持毅力与坚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韩愈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