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朝三暮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原意是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后来用来比喻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或者指人在不同的选择之间摇摆不定。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专一、缺乏原则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朝三暮四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原意 | 早上给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栗子,后引申为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
现代用法 | 比喻做事或为人不专一,反复无常,或指在不同选择间摇摆 |
近义词 | 反复无常、朝秦暮楚、见异思迁 |
反义词 | 一心一意、坚定不移、专心致志 |
二、成语故事背景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个故事:养猴人每天早上给猴子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很生气。后来他改为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了。其实总数还是七个,只是分配方式变了。庄子借此说明人们往往被表面形式所迷惑,而忽视了实质。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批评他人不专一 | 他总是朝三暮四,工作也不稳定。 |
描述选择摇摆 | 她对职业方向一直朝三暮四,迟迟没有决定。 |
贬义用法 | 他的承诺朝三暮四,让人难以信任。 |
四、总结
“朝三暮四”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和行为的深刻观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保持坚定,避免因一时的诱惑或情绪波动而改变初衷。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有时候看似变化的是形式,但本质可能并没有改变。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现实意义,并在生活中避免成为“朝三暮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