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的意思】“安贫乐道”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安贫乐道,不求荣利。”意思是:安于贫穷的生活,乐于坚守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人生信念。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生活清苦,但依然保持乐观、坚定的信念,不为外物所动摇。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安贫 | 安于贫困,不因贫穷而烦恼 |
乐道 | 以追求道德、学问或理想为乐 |
二、成语出处与演变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用于描述士人安于清贫、坚持道德操守的精神。
- 演变: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安贫乐道”常被用来赞美那些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人,尤其在儒家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成语含义总结
内容 | 解释 |
主体 | 人(多指士人、学者) |
状态 | 生活清贫 |
心态 | 乐观、满足、坚定 |
核心 | 不因物质匮乏而失去精神追求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文学创作 | 描述古代文人安于清贫、潜心学问的情景 |
教育场合 |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为物质所困 |
个人修养 | 表达自己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安于淡泊、甘于清贫、安贫守道 |
反义词 | 贪图享乐、追逐名利、趋炎附势 |
六、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物质诱惑众多,许多人追求财富和地位,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建设。“安贫乐道”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心的充实与道德的坚守。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七、结语
“安贫乐道”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平凡中坚守信念,是中华文化中极具价值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