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娈童在圣经中指什么人】在圣经中,“娈童”一词的含义与现代语境中的理解有所不同。它并非单纯指代儿童或未成年人,而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本文将从圣经文本出发,结合历史语境,总结“娈童”一词在圣经中的实际指代对象。
一、
“娈童”一词在圣经中多出现在旧约部分,尤其是《申命记》、《利未记》等书中。根据原文和上下文分析,“娈童”通常指的是被男性收养或陪伴的年轻男子,他们可能在宗教仪式、宫廷服务或家庭生活中扮演某种角色。这种现象在古代近东文化中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巴比伦、亚述等地区。
需要注意的是,圣经中对“娈童”的描述往往带有道德批判的色彩,尤其在《申命记》18:12中提到“不可容许人用儿女献祭”,并谴责那些“行邪术、占卜、观兆、交鬼、行巫术、或问亡灵的人”。因此,“娈童”一词在某些经文中可能与异教信仰或不道德行为有关,但并不一定特指性侵犯或儿童性虐待。
二、表格:娈童在圣经中的指代对象及出处
经文出处 | 中文译本内容 | 原文含义(希伯来语) | 解释说明 |
《申命记》18:12 | “不可容许人用儿女献祭,也不可占卜、观兆、交鬼、行巫术、或问亡灵。” | yōnēq(幼童) | 此处“幼童”可能指被献祭的儿童,与异教习俗有关,但非直接指“娈童”。 |
《利未记》18:22 | “同性恋者不得与男童发生关系。” | na’ar(少年) | 指与未成年男性发生性关系,涉及道德和法律问题。 |
《列王纪上》14:24 | “在以色列中有男妓(娈童)。” | qadēsh(圣妓)、na’ar(少年) | 描述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宗教或世俗性服务人员。 |
《诗篇》106:37-38 | “他们把儿女献给摩洛,用血玷污了他们的祭坛。” | bān(孩童) | 指向献祭行为,与“娈童”概念不同。 |
《以西结书》16:20 | “你又借着你的儿子们献祭给偶像。” | bān(孩子) | 强调献祭行为,而非“娈童”。 |
三、结论
“娈童”在圣经中并不是一个固定或统一的概念,而是根据上下文有不同的解释。它可能指被收养的青年男子、宗教仪式中的参与者,或与异性恋、同性恋相关的伦理问题。在现代语境中,我们应谨慎对待这一词汇,避免将其简单等同于儿童性侵害,而应结合圣经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理解。
如需进一步探讨圣经中其他术语的含义,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