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是什么意思】“苛政猛于虎”是一句出自《礼记·檀弓下》的古语,意思是“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狠”。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式,强调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和剥削远比自然界中的猛兽更加可怕。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苛刻、残酷政治制度的不满与批判。
“苛政猛于虎”原意是说,严酷的政令和暴虐的统治比老虎还可怕。在古代社会,统治者常常以强权压制百姓,征收重税、滥施刑罚,导致民不聊生。孔子的弟子子路曾听闻此事后感叹:“何为如斯?”而孔子则指出,这是由于“苛政”的结果,因此得出“苛政猛于虎”的结论。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暴政的谴责,也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理念,即统治者应以德治国,关心百姓疾苦,避免因过度压迫而引发社会动荡。
表格对比说明: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原文 | 子路曰:“苟为无本,三年学,不至于仁矣。”夫子曰:“吾与点也!” (注:实际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苛政猛于虎”,但此语常被引用为孔子对当时政治的评价) |
含义 | 残暴的统治比老虎更可怕 |
用法 | 批判暴政、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
引申意义 | 警示统治者应以民为本,避免滥用权力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批评不合理的政策或管理方式 |
通过这一句古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以及对权力滥用的深刻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苛政猛于虎”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关注政策的合理性与社会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