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耻大辱是什么意思】“奇耻大辱”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极其羞辱、令人难以忍受的耻辱。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国家、民族或个人所遭受的重大屈辱事件,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历史意义。
一、
“奇耻大辱”指的是非常严重的侮辱或失败,通常涉及尊严、荣誉或身份的严重损害。它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打击,更可能对一个群体或国家造成深远的影响。该词多用于历史事件、政治斗争或文化冲突中,强调事件的极端负面性质。
在使用时,“奇耻大辱”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表达对不公、背叛或压迫的愤怒与不满。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奇耻大辱 |
拼音 | qí chǐ dà rǔ |
注音 | ㄑㄧˊ ㄔˇ ㄉㄚˋ ㄖㄨˇ |
释义 | 极其羞辱、难以忍受的耻辱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士之高者,莫不以节义为重,而贪利忘义者,乃天下之奇耻大辱也。”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国家、民族或个人遭受的重大屈辱事件 |
情感色彩 | 强烈的贬义,带有愤怒与不满的情绪 |
同义词 | 耻辱、奇耻、大辱、奇耻极辱 |
反义词 | 光荣、荣耀、尊严、荣誉 |
例句 | 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
三、延伸理解
“奇耻大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往往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例如:
- 鸦片战争:英国通过武力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
- 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平民的大规模屠杀,是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痛。
- 殖民历史:许多国家在殖民时期遭受的压迫与剥削,也被视为本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这些事件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与独立。
四、结语
“奇耻大辱”作为汉语中的一个重要成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情感的寄托。了解这一词语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反思现实,并珍视当下的尊严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