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是谁】“一字千金”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文字的价值极高,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历史典故,与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吕不韦有关。
一、总结
“一字千金”最早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讲述的是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时,将书稿公布于城门,并悬赏谁能改动一个字就赏金千两。结果无人能改,因此“一字千金”便成为形容文章精妙、价值极高的成语。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含义 | 形容文字价值极高,一字值千金 |
典故来源 | 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悬赏改字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文章或书法作品的高价值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艺术、广告等领域,强调内容或作品的珍贵性 |
二、详细解释
“一字千金”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吕不韦是当时著名的商人和政治家,他不仅富甲一方,还喜欢招揽贤士,广纳门客。他组织门客编写了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著作,这部书汇集了各家学说,旨在为秦国统一提供思想指导。
为了确保书籍的质量,吕不韦将书稿贴在城门上,并宣布:“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如果有人能改动书中的一个字,就赏金一千两。结果,没有人敢轻易改动,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本书已经非常完美,无法再修改。
从此,“一字千金”便成为形容文章或书法作品价值极高的成语,也常用来赞扬作者的才华和作品的精妙。
三、延伸意义
在现代,“一字千金”不仅用于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文字内容,如广告文案、品牌标语、影视剧本等。它强调了语言的力量和精准表达的重要性。
此外,在书法界,“一字千金”也常被用来形容名家之作,尤其是那些笔力遒劲、意境深远的作品,往往被视为无价之宝。
四、结语
“一字千金”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文字价值的肯定。它告诉我们,语言的力量不容小觑,每一个字都可能承载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