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论原文及翻译是什么】一、总结
《天论》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重要哲学著作之一,收录于《荀子》一书中。该篇主要探讨了“天”与“人”的关系,强调“明于天人之分”,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文章通过论述自然规律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荀子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以及对人类能动性的肯定。
本文将对《天论》的原文进行简要摘录,并提供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
二、《天论》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的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消失。 |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用合理的治理来应对它就会吉祥,用混乱的方式应对就会带来灾祸。 |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 加强农业基础并节约使用资源,那么天也不能使我们贫穷;生活富足且行动适时,那么天也不能让我们生病。 |
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遵循正道而不偏离,那么天也不能降下灾祸。 |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 所以明白了天和人的区别,就可以称为至人了。 |
不知其可也,安能谓之知天? | 如果不了解这些道理,怎么能说是了解天呢? |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 天有固定的规律,地有固定的法则,君子也有固定的品德。 |
夫是之谓“天论”。 | 这就叫做“天论”。 |
三、结语
《天论》不仅是荀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关于自然与社会关系思考的经典文献。通过对“天”的理解,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强调人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主动改造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文通过原文与翻译对照的方式,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天论》的核心思想,同时也为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