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万里如虎的意思】2、原文“气吞万里如虎的意思” 生成
“气吞万里如虎”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句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词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仰慕和对国家强盛的向往。
一、字面解释
词语 | 解释 |
气吞 | 气势可以吞没、覆盖 |
万里 | 极大的空间范围,形容广阔 |
如虎 | 像老虎一样勇猛、威武 |
整体意思是:气势宏大,能覆盖万里山河,如同猛虎一般威风凛凛。
二、背景与出处
- 出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创作背景: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此词写于他晚年,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思。
- 关键词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绘的是历史上英雄人物(如孙权、刘裕)的英勇事迹,也寄托了作者对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的渴望。
三、深层含义
方面 | 内容 |
历史情怀 | 表达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反映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关注 |
个人抱负 | 显示作者虽年老仍心系国家,志向不减 |
情感色彩 | 豪迈中带有悲壮,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
四、现代引申意义
在今天,“气吞万里如虎”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具有强大的气势和决心,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展现出非凡的魄力和自信。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形容气势恢宏,如虎般勇猛 |
出处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背景 | 南宋时期,表达爱国情怀 |
情感 | 豪迈、悲壮、忧国忧民 |
现代用法 | 形容有志气、有魄力的人或团队 |
结语:
“气吞万里如虎”不仅是一句诗词中的经典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强大、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