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自招的成语典故】“不打自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意思是事情还没有被揭穿,自己却主动承认了错误或暴露了真相。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为自己的行为或言语不小心暴露了秘密,无需他人追问或惩罚,就自己承认了。
该成语最早出自《水浒传》中的情节,后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表达“自露马脚”的典型用语。
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打自招 |
拼音 | bù dǎ zì zhāo |
出处 | 《水浒传》中相关情节 |
释义 | 自己暴露了真相,不用别人追究或审问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因言行不当而暴露秘密的情景 |
近义词 | 自曝其短、自投罗网、自食其果 |
反义词 | 守口如瓶、秘而不宣、讳莫如深 |
典故来源
“不打自招”一词最早见于《水浒传》第十八回。当时宋江因被官府追捕,藏身于梁山泊附近,但因一时疏忽,被村中百姓识破身份。村人并未动用武力逼问,而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察觉了他的真实身份,最终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身份。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不打自招”的含义:一个人即使没有受到外力逼迫,也因为自己的行为或言语泄露了秘密。
使用场景
1. 日常生活中:某人无意中说漏嘴,暴露了原本想隐瞒的事情。
2. 职场中:员工因工作失误被同事发现,未等领导质问就主动承认。
3. 文学作品:作家描写人物因小动作或言语暴露心事。
总结
“不打自招”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提醒人们要谨慎言行,避免因一时疏忽而暴露真相。同时,它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有时,真相并不需要外力去揭示,只需一个小小的疏漏,就能让一切原形毕露。
成语 | 不打自招 |
含义 | 自己暴露真相,无需他人追问 |
出处 | 《水浒传》 |
用法 | 描述因言行不当导致秘密暴露 |
延伸意义 | 谨言慎行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