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暇饱出处于哪里】“食不暇饱”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忙碌,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吃得饱了。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但很多人对其出处并不清楚。本文将对“食不暇饱”的出处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食不暇饱”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其民饥寒而无告,劳苦而不获,故士卒疲弊,民多流亡,虽有贤将,亦不能胜也。夫士之从军者,或家无余粮,食不暇饱。”这段话描述了士兵因战事频繁、生活困苦,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
该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人们因工作繁忙、事务繁重,以至于没有时间好好吃饭,强调一种极度忙碌的状态。在现代语境中,“食不暇饱”常被用来表达对工作压力或生活节奏快的无奈与感慨。
二、出处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食不暇饱 |
出处原文 | 《后汉书·王符传》:“士卒疲弊,民多流亡……食不暇饱。” |
出处书籍 | 《后汉书》 |
作者 | 范晔(东晋史学家) |
原文背景 | 描述战乱时期百姓和士兵生活困苦,连饭都吃不饱的情景。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因忙碌而无法正常进食,强调生活或工作的紧张状态。 |
成语结构 | “食不暇饱” = 吃饭没时间吃饱 |
使用场景 | 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情境中使用 |
三、结语
“食不暇饱”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与成就的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过度劳累而影响生活质量。
如需进一步了解《后汉书》中的其他成语或历史典故,可继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