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先天下之忧而忧古诗作者的介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精神。以下是对该诗句出处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一、诗句来源与背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于公元1046年。当时,范仲淹因支持改革被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在友人滕子京的邀请下,为重修后的岳阳楼撰写记文。文章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远大抱负。
二、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主张“以民为本”,提倡“仁政”。他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三、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出处 | 《岳阳楼记》 |
出处时间 | 公元1046年 |
作者姓名 | 范仲淹 |
字 | 希文 |
籍贯 |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 | 989—1052 |
身份 | 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
思想核心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影响 | 对后世儒家思想和士大夫精神产生深远影响 |
代表作品 | 《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 |
四、结语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政治家。他通过《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忧后乐”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关注社会、服务人民。这一思想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中“士”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