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本之木怎么造句】“无本之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或根基的事物。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缺乏支撑或来源,无法长久维持。在日常使用中,它多用于批评某些行为、观点或制度缺乏依据或基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无本之木”这个成语,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以及常见造句方式的整理。
一、成语释义总结
词语 | 无本之木 |
拼音 | wú běn zhī mù |
出处 | 《左传·昭公九年》:“无本之木,不可久生。” |
释义 | 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或根基的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作主语、宾语或定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
近义词 | 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
反义词 | 有本之木、根基稳固 |
二、常见造句示例
造句 | 说明 |
他的理论完全是无本之木,缺乏实际依据。 | 表示观点没有基础,站不住脚。 |
这个项目如果脱离群众支持,就是无本之木,难以持续。 | 强调项目缺乏群众基础。 |
没有文化积淀的创新,不过是无本之木,终将枯萎。 | 说明文化基础的重要性。 |
她的事业如同无本之木,风雨一来便摇摇欲坠。 | 形容事业根基不稳。 |
这种政策如果没有长远规划,就只是无本之木,难以持久。 | 批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 |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场景:适用于正式场合、文章写作或批评性语境。
2. 搭配对象:常与“理论”、“政策”、“事业”、“观点”等搭配使用。
3. 避免误用:不要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树木”本身,应强调“没有根基”的抽象含义。
通过以上总结和造句示例,可以看出“无本之木”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事物基础性和可持续性的深刻思考。在日常表达中合理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