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惜谷文言文及翻译】《陶侃惜谷》是出自《晋书·陶侃传》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东晋名将陶侃在担任荆州刺史期间,对粮食极为珍惜,不浪费一粒米的故事。此故事体现了陶侃的勤俭节约、体恤百姓的精神,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贤臣的高尚品德。
一、原文
> 陶侃尝出游,见人执一竹竿,以手引之,其状若钓者。问之,曰:“欲钓鱼。”侃曰:“君岂不知江中鱼多,何必如此?”曰:“吾非钓鱼,乃钓虾耳。”侃曰:“虾亦可食,然未免劳神。”遂命左右取谷数斗与之,曰:“汝既知惜谷,何不自耕?”其人惭而去。
二、白话翻译
陶侃有一次外出巡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根竹竿,像是在钓鱼。他问那人:“你难道不知道江里有很多鱼,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劲地钓鱼?”那人回答说:“我不是要钓鱼,而是想钓虾。”陶侃说:“虾也可以吃,但这样做太费力气了。”于是命令随从拿了几斗谷子给他,并说:“既然你知道珍惜谷物,为什么不自己种田呢?”那人听了感到羞愧,便离开了。
三、
《陶侃惜谷》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展现了陶侃对粮食的重视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他不仅自身节俭,还劝导他人珍惜资源,体现了他的仁德之心和治国理念。这则故事虽短,却寓意深远,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四、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文章出处 | 《晋书·陶侃传》 |
主人公 | 陶侃(东晋名将) |
故事背景 | 陶侃任荆州刺史时,外出巡视所见 |
故事内容 | 陶侃见到有人用竹竿钓虾,劝其不要浪费粮食,送谷子并责其应自耕 |
核心思想 | 倡导珍惜粮食、勤劳耕作、体恤百姓 |
现实意义 |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提倡尊重劳动成果 |
文学价值 | 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人物性格与道德观念 |
五、结语
《陶侃惜谷》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它不仅是对古代士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当今社会,面对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智慧,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