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徒子好赋全文及解释】《登徒子好赋》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所作的一篇散文,内容以讽刺和辩驳为主,通过叙述与登徒子的争辩,表达作者对“好色”这一行为的批判态度。文章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是古代文学中较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一、文章总结
《登徒子好赋》主要讲述了宋玉在楚王面前被指责“好色”,于是他为自己辩护,指出登徒子才是真正的好色之人。宋玉通过列举登徒子的行为,如“其妻美而无子,其妾艳而有子”,说明登徒子贪恋美色、不忠于妻子,而自己则品行端正,没有好色之嫌。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好色”并非仅指外表的吸引,更在于内心的欲望与道德的缺失。
二、全文及解释对照表
原文 | 现代汉语解释 |
王问宋玉曰:“夫子好色乎?” | 楚王问宋玉:“先生喜欢美色吗?” |
玉曰:“臣不好色。” | 宋玉回答:“我不喜欢美色。” |
王曰:“子不好色,何以知之?” | 楚王说:“你不喜欢美色,怎么知道的呢?” |
玉曰:“吾闻古之君子,见美而思其德;今之君子,见美而思其色。” | 宋玉说:“我听说古代的君子,看到美人会想到她的品德;现在的君子,看到美人却只想到她的容貌。” |
“若夫登徒子,则不然:其妻美而无子,其妾艳而有子。” | “至于登徒子就不一样了:他的妻子美丽但没有孩子,他的小妾艳丽却有孩子。” |
“彼其心也,悦于色而不悦于德。” | “他的内心只被美貌吸引,而不是美德。” |
“是以天下之士,莫不恶其好色,而不知其非好色也。” | “因此天下的人都厌恶他好色,却不知道他并不是真的好色。” |
“吾岂好色哉?吾岂好色哉?” | “我难道喜欢美色吗?我难道喜欢美色吗?” |
“吾岂好色哉?吾岂好色哉?” | (重复) |
三、文章特点分析
1. 讽刺与辩驳结合:文章通过宋玉的自辩,讽刺登徒子的虚伪和好色行为,体现出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2.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通过将“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对比,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3. 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文章虽短,但思想深刻,反映出古人对“好色”的道德评判标准。
四、总结
《登徒子好赋》不仅是一篇具有文学价值的文章,更是古代儒家思想在文学中的体现。它通过一个简单的对话,传达出对人性、道德和行为的深刻思考。宋玉以巧妙的方式反驳了“好色”的指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人表面正直、内心虚伪的现象。
结语:
《登徒子好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成为古代文人借事言理的典范之作。通过对“好色”问题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与人性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