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是胆的意思是什么】“一身是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胆量过人,具有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三国时期,与蜀汉名将赵云有关。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英勇无畏,被后人称为“一身是胆”,成为勇猛的象征。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身是胆 |
拼音 | yī shēn shì dǎn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
释义 | 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勇敢、有胆识 |
近义词 | 胆大包天、敢作敢为、胆略过人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缩手缩脚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一身是胆”最早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据记载,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独自一人冲入曹军大营,七进七出,最终成功救出阿斗(刘禅)。他的英勇表现让曹操都感叹:“子龙一身是胆也!”从此,“一身是胆”便成为形容人勇敢无畏的典故。
三、使用场景与示例
1. 形容英雄人物
- 示例:他曾在战场上独当一面,真可谓一身是胆。
2. 赞扬他人勇敢
- 示例:面对危险,他毫无惧色,真是一身是胆。
3. 激励自己或他人
-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身是胆的精神,勇于面对挑战。
四、延伸理解
虽然“一身是胆”强调的是勇气,但真正的“胆”不仅仅是鲁莽,而是建立在智慧与判断力之上的勇敢。一个真正“一身是胆”的人,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担当、有决断,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总结
“一身是胆”不仅是对个人勇敢精神的赞美,更是一种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承担责任的体现。它源自历史人物的真实事迹,经过时间的沉淀,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勇敢与忠诚的象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拥有“一身是胆”的精神,都是值得推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