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巫山枉断肠的具体出处】一、
“云雨巫山枉断肠”是一句出自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诗句,常被用来表达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无尽哀愁。这句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中,但其核心意象和情感基调则源于更早的楚辞和汉赋。
该句中的“云雨”与“巫山”源自《神女峰》的典故,讲述了楚怀王梦遇神女的故事,象征着短暂而美好的爱情。“枉断肠”则表达了因爱情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
以下为详细出处分析及相关背景介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原文 | “云雨巫山枉断肠” |
出处来源 |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
原诗节选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云雨巫山枉断肠,花须落尽玉壶空。” |
语义解析 | “云雨巫山”出自《神女峰》典故,象征美好而短暂的爱情;“枉断肠”表示徒然地悲伤,表达了爱情无法实现的痛苦。 |
历史背景 | “巫山云雨”最早见于《楚辞·高唐赋》,讲述楚怀王梦遇神女,后成为男女情爱的象征。 |
文化影响 | 此句常用于诗词、小说中,表达对爱情的执着与哀怨,是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爱情意象之一。 |
作者简介 |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以风格含蓄、情感深沉著称。 |
三、结语
“云雨巫山枉断肠”虽仅寥寥数字,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与哀”的独特审美。无论是作为文学意象还是情感表达,“云雨巫山”都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符号。
如需进一步探讨“云雨巫山”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或其在现代文化中的演变,可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