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篇累牍是什么意思】“连篇累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或讲话内容繁多、冗长,缺乏重点,给人一种啰嗦、重复的感觉。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书写方式,古人用竹简写书,一卷为一篇,一叠为一牍,因此“连篇累牍”原意是“接连不断地写满一篇又一篇”,后来引申为文字过多、内容重复。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连篇累牍 |
拼音 | lián piān lěi dú |
出处 | 古代文献中常见,如《后汉书》等 |
含义 | 形容文章或讲话内容繁多、冗长,缺乏重点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文章或演讲过于啰嗦、重复 |
情感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冗长繁琐、罗列堆砌 |
反义词 |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
二、详细解释
“连篇累牍”中的“连篇”指的是连续写满多篇,“累牍”则是指累积了多卷竹简。在古代,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一篇文章如果写得太多,就会被形容为“连篇累牍”。现代则用来形容文字内容过多、重复,没有实际意义,常常让人感到厌烦。
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文章、报告、演讲等内容过多、不够精炼,缺乏逻辑和重点。例如:
- 他写的文章连篇累牍,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观点。
- 领导的发言连篇累牍,让人听得很累。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文学评论 | “这篇文章连篇累牍,毫无新意。” |
教育场合 | “老师提醒学生写作要简洁,不要连篇累牍。” |
日常交流 | “你说话太连篇累牍了,我根本听不下去。” |
四、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虽然“连篇累牍”有贬义,但在正式写作中应谨慎使用,以免显得刻薄。
2. 搭配得当:通常用于描述文章、演讲、发言等,不宜用于形容自然现象或物品。
3. 注意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需要调整语气,避免引起误解。
五、结语
“连篇累牍”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内容过多、重复的现象。在写作和表达中,我们应当追求简明扼要、逻辑清晰,避免陷入“连篇累牍”的误区。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更有效地传达给读者或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