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有完卵词语意思是什么】“安有完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无奈、悲观或讽刺的语气。它源自《左传》中的一句话:“城之破也,其民何罪?安有完卵?”意思是:城池被攻破了,百姓有什么罪过呢?哪里还有完整的鸡蛋呢?后来,“安有完卵”被引申为“没有一个能幸免的”,比喻在灾难或大祸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安有完卵 |
拼音 | ān yǒu wán luǎn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字面意思 | 哪里还有完整的鸡蛋? |
引申含义 | 没有一个人能幸免于难;灾难来临时,无人能保全自己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集体受难、无法逃脱的处境,带有悲情或讽刺意味 |
近义词 | 难逃厄运、同舟共济(反义)、无一幸免 |
反义词 | 独善其身、安然无恙 |
二、用法举例
1. 形容集体受灾
- “这次洪水来了,村里几乎被淹,安有完卵。”
2. 讽刺社会现象
- “官场腐败严重,真正清廉的人少之又少,安有完卵。”
3. 表达无奈情绪
- “公司裁员,大家都被波及,真是安有完卵。”
三、文化背景与延伸
“安有完卵”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说城破之后,连鸡蛋都难以保存,比喻百姓无辜受害。后世多用来形容在大的变故或灾难面前,个体无力自保,只能随波逐流。
这个成语也常被用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命运无常、世事艰难的感慨。比如在古诗词中,有时会借“安有完卵”来抒发对国家兴亡、人民苦难的同情。
四、总结
“安有完卵”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叹,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在现代语境中,它依然常用,尤其是在描述集体受难、无法逃脱的困境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情感色彩。
总结要点 | 内容 |
含义 | 没有人能幸免于难 |
出处 | 《左传》 |
用法 | 表达无奈、讽刺、悲情 |
文化意义 | 反映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 |
现代应用 | 描述集体遭遇、不可逆转的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