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筹交错的解释】“觥筹交错”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写宴会或酒席上热闹、欢腾的场景。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觥筹交错,笑语喧哗。”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们在饮酒时相互敬酒、举杯碰杯、气氛热烈的场面。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觥 | 古代盛酒的器具,多为青铜制成,形状像牛角。 |
筹 | 酒筹,古代饮酒时用来计数或行令的筹码。 |
交错 | 相互交叉、混杂,表示频繁互动。 |
整体意思:形容宴会上人们频频举杯、互相敬酒、气氛热烈的场景。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的诗作,后成为常用成语。
- 用法:多用于描写酒席、宴会等场合的热闹氛围,也可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频繁、关系融洽。
- 感情色彩:中性偏积极,通常带有欢乐、热闹的意味。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酒酣耳热、杯盘狼藉、欢声笑语 |
反义词 | 冷清寂寥、鸦雀无声、冷淡疏离 |
四、使用示例
1. 宴会上觥筹交错,大家谈笑风生,气氛十分热烈。
2. 节日聚会中,觥筹交错,亲友间情谊深厚。
3. 他虽不善饮酒,但看到觥筹交错的场面,也感到十分开心。
五、总结
“觥筹交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描绘了人们在酒席上频繁举杯、相互敬酒的热闹场景。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酒文化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亲密与融洽。在现代语境中,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常用于描述各种社交场合中的欢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