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缩写】《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周瑜的刁难下,巧妙利用大雾天气和曹操的疑心,成功“借”得十万支箭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也体现了他在危机中的冷静与应变能力。
一、故事总结
背景:
赤壁之战前夕,东吴都督周瑜为难诸葛亮,命其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以军法处置。诸葛亮不慌不忙,立下军令状。
过程:
1. 诸葛亮选择在大雾天出发,率二十艘草船靠近曹军水寨。
2. 周瑜派出的将领黄盖因诈降被曹操接受,但诸葛亮并未参与此计。
3. 曹操见敌军来袭,下令弓箭手射箭,因雾气浓重,无法辨清敌情。
4. 草船上插满稻草人,箭矢纷纷射入稻草中,诸葛亮轻松“借”得十万支箭。
结果:
诸葛亮如期完成任务,周瑜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能,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
主要人物 | 诸葛亮、周瑜、曹操、黄盖 |
时间背景 | 赤壁之战前 |
核心事件 | 草船借箭 |
诸葛亮的策略 | 利用大雾天气、曹操多疑心理、草船伪装 |
借箭方式 | 箭矢射入草人,收集箭矢 |
结果 | 成功获得十万支箭,化解周瑜的刁难 |
故事寓意 | 智慧胜于蛮力,临危不乱,善用环境条件 |
三、思考与启示
“草船借箭”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只靠蛮力,而要善于观察、分析,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时机。诸葛亮正是凭借对天气、人心和局势的精准判断,才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谋略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智慧在历史洪流中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