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方孝孺指喻原文及翻译随文注释

2025-09-11 05:58:42

问题描述:

方孝孺指喻原文及翻译随文注释,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1 05:58:42

方孝孺指喻原文及翻译随文注释】一、

《指喻》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所写的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通过一个关于“手指”的故事,阐明了“知行合一”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作者借“指”之喻,指出人们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全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与教育意义。本文在阅读时需要注意其象征意义和现实启示,尤其在当今社会中,更应重视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原文、翻译与随文注释

原文 翻译 随文注释
吾尝游于京师,见有工于指者,能以指为刀,以指为剑,以指为笔,以指为画。 我曾经在京城游览,看到一个擅长用手指的人,能够用手指当刀,用手指当剑,用手指当笔,用手指作画。 “工于指”指技艺高超,善于使用手指;“以指为……”说明其技艺之精妙,超越常规工具。
或问曰:“汝何以能若是?”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能到这种程度?” 提问者对他的技艺感到好奇,引出下文的解释。
曰:“吾未尝学也。” 他回答说:“我没有专门学习过。” 表明其技艺并非来自系统学习,而是源于实践与感悟。
曰:“然则汝何以能若是?” 又问:“既然没有学过,你是怎么做到的?” 进一步追问,突出其技艺来源的神秘性。
曰:“吾尝观人之手,知其指之用;尝观人之指,知其力之所在。” 他说:“我曾经观察人的手,知道手指的作用;曾经观察人的手指,知道它的力量所在。” 强调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指出技艺来源于对事物的深入理解。
曰:“然则汝岂非无师而自得乎?” 又问:“那你难道不是没有老师就自己领悟的吗?” 对其自学能力表示赞叹,也引发进一步思考。
曰:“吾不以为师,亦不以为学。” 他回答:“我不认为有老师,也不认为有学问。” 表达一种超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独立思考态度。
曰:“然则汝何以教人?” 又问:“那你怎么教别人呢?” 推动情节发展,引导读者思考“教”的本质。
曰:“吾教人以指,不教人以书。” 他说:“我教人用手指,不教人读书。” 指出教学应注重实践,而非单纯依赖书本知识。

三、总结与启示

《指喻》虽短,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它强调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 实践胜于空谈:真正的技艺来自于实践与观察,而非单纯的书本学习。

2. 观察与思考是关键: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可以掌握事物的本质。

3. 教学应重实用:教育不应局限于文字传授,而应注重实际操作与体验。

4. 独立思考的价值:不依赖传统师承,也能达到高深境界,体现个人智慧的力量。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寓言,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反思。

如需进一步扩展或结合现代教育、职场应用等内容,可继续补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