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若揭的释义】“昭然若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或真相非常清楚、明显,几乎不需要任何解释就能被看出来。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形容某些行为、现象或问题时,能够准确传达出“显而易见”的含义。
以下是对“昭然若揭”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昭然若揭 |
拼音 | zhāo rán ruò jiē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此沛公之鹰犬也。’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从王西入关,破秦军,灭项羽,使天下昭然若揭。’” |
含义 | 形容事情或真相非常清楚、明显,像揭开盖子一样显露出来。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表示某事已无可隐藏。 |
近义词 | 显而易见、不言而喻、一目了然 |
反义词 | 隐晦难懂、含糊其辞、讳莫如深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事实 | 这个事件的真相早已昭然若揭,无需再作过多猜测。 |
批评行为 | 他这种欺骗行为早已昭然若揭,却依然有人为其辩护。 |
议论社会现象 | 社会中的腐败现象早已昭然若揭,只是有些人选择视而不见。 |
三、词语辨析
- 昭然若揭 强调的是“清晰可见”,常用于描述某种结果或真相。
- 显而易见 更偏向于“容易理解”,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判断。
- 不言而喻 则强调“不用说就明白”,多用于逻辑推理或道理层面。
四、总结
“昭然若揭”是一个形象生动、表达力强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适合在正式或书面表达中使用。它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能让读者或听者迅速抓住重点。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昭然若揭”的含义及其应用方式,有助于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