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若无人什么意思】“旁若无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场合中表现得非常自信、从容,甚至显得有些高傲或无视周围人的存在。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但在实际使用中,它的含义会根据语境有所不同。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旁若无人 |
拼音 | páng ruò wú rén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诸侯皆莫敢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于是乃赦张良,复以旧职。……项王怒曰:‘吾闻汉王之令,得韩信者赏千金,封万户侯。’……遂与之俱去。……项王曰:‘吾闻汉王之令,得韩信者赏千金,封万户侯。’……于是乃赦张良,复以旧职。……”(注:原文中并无“旁若无人”四字,但后人常用此成语形容类似情境) |
词义 | 形容人自视甚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或在某种场合下表现出极强的自信和从容,似乎周围的人都不存在。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在行为举止上显得高傲、自信,有时带有贬义;也可用于褒义,表示沉着冷静、不为外界干扰。 |
近义词 | 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孤芳自赏、我行我素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恭敬有礼、低声下气、谨小慎微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含义说明 |
褒义 | 他在演讲时旁若无人,展现出极强的自信。 | 表示他专注且从容,不被外界干扰。 |
贬义 | 他总是旁若无人,根本不听别人的意见。 | 表示他傲慢自大,忽视他人感受。 |
描写人物 | 她站在台上,旁若无人地朗诵诗歌,令人印象深刻。 | 强调她的专注与投入,不为环境所动。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决定褒贬:成语本身没有明确的褒贬色彩,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情感倾向。
2. 避免过度使用: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应谨慎使用该成语,以免给人留下不尊重他人的印象。
3.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旁若无人”时,要结合说话者的身份、行为以及整体语境来准确把握其含义。
四、总结
“旁若无人”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自信与从容,也可用于批评其高傲与冷漠。在日常交流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体现出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