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物理或化学变化,系统的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没有物质进入或离开的情况下,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
这一定律由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18世纪提出,并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一步验证和推广。它是现代化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能量转换、工程设计等领域。
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
| 提出者 | 罗蒙诺索夫(18世纪),拉瓦锡(18世纪末) |
| 应用领域 | 化学反应、能量转换、工程设计等 |
| 关键点 | 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不考虑能量转换对质量的影响 |
| 例外情况 | 在核反应中,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²) |
实际应用举例:
例如,在燃烧木头的过程中,虽然木头会变成灰烬、气体和水蒸气,但整个系统的总质量(包括空气中的氧气和生成的产物)仍然等于原始木头的质量加上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
再如,在化学反应中,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H₂ + O₂ → 2H₂O
反应前的总质量(氢气+氧气)等于反应后水的总质量。
注意事项:
-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封闭系统,不适用于开放系统。
- 在核反应中,质量可能部分转化为能量,因此严格意义上质量不再守恒,但总能量仍守恒。
- 该定律强调的是“质量”而非“体积”或“密度”,因此即使物质形态改变,质量不变。
总之,质量守恒定律是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基础,帮助我们准确预测和计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