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两败俱伤古文翻译

2025-10-24 19:38:26

问题描述:

两败俱伤古文翻译,真的熬不住了,求给个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4 19:38:26

两败俱伤古文翻译】在古代汉语中,“两败俱伤”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双方在争斗中都受到严重损失的情况。它不仅体现了战争或冲突的残酷性,也反映了古人对人性、权力斗争以及后果的深刻思考。

一、

“两败俱伤”出自《战国策·齐策二》:“今者,秦强而近,赵弱而远,若使秦攻赵,则赵必亡;若使赵攻秦,则秦必亡。两败俱伤,不如与秦。”这句话原本是讲齐国大夫邹忌劝谏齐威王不要轻易出兵攻打其他国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后来,“两败俱伤”被广泛用于形容双方在冲突中都受到伤害,最终没有赢家的情形。

从古至今,“两败俱伤”不仅是历史上的真实写照,也常常出现在现代政治、商业甚至人际关系中,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要冷静思考,避免无谓的损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两败俱伤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
原文出处 “若使秦攻赵,则赵必亡;若使赵攻秦,则秦必亡。两败俱伤,不如与秦。”
现代含义 双方在冲突中都受到严重损失,没有胜利者
使用场景 政治、军事、商业、人际冲突等
古文翻译 若让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必定灭亡;若让赵国进攻秦国,秦国也必定灭亡。双方都遭受重创,不如与秦国和好。
启示 避免无谓的争斗,寻求合作与共赢
相关典故 邹忌劝谏齐威王不轻举妄动,避免国家受损

三、结语

“两败俱伤”不仅是古文中的一个成语,更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深刻映射。无论是古代的诸侯争霸,还是现代的竞争关系,这一成语都在提醒我们:冲突未必带来胜利,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在面对矛盾和竞争时,理性与智慧往往比冲动更能带来长远的利益。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