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成语故事】“虎头蛇尾”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开始时声势浩大,但结尾却草率、不圆满。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开头像老虎一样威风凛凛,而结尾却像蛇一样软弱无力,给人一种前后不一致的感觉。
成语来源
“虎头蛇尾”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曹操)以计破之,遂得其军,皆为我用,如虎头蛇尾。”后来在民间流传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说法,用来形容做事有始无终、缺乏坚持。
故事背景
相传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曹操当时势力较弱,但他善于谋略,懂得借力打力。有一次,他面对强大的敌人,采取了“虎头蛇尾”的策略:一开始以雷霆之势进攻,震慑敌军,让对方措手不及;但在关键时刻却故意放水,留下一条生路,使得敌人误以为曹操心慈手软,从而放松警惕,最终被曹操反将一军。
这个故事虽然未必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虎头蛇尾”作为成语,正是通过这种夸张的形象表达,来警示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能因为开头顺利就忽视后续的努力。
成语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虎头蛇尾 |
拼音 | hǔ tóu shé wěi |
含义 | 比喻事情开始声势浩大,但结尾却草率或失败,前后不一致。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用法 | 用于批评做事有始无终、缺乏坚持的行为。 |
近义词 | 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草草收场 |
反义词 | 善始善终、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
造句示例 | 他这次创业计划虽然一开始就气势汹汹,但最后却虎头蛇尾,未能成功。 |
总结
“虎头蛇尾”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生和工作的提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和结果的圆满性,避免因为一时的得意或疏忽而功亏一篑。只有真正做到“善始善终”,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