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一毛不拔说的是谁

2025-10-07 16:24:21

问题描述:

一毛不拔说的是谁,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7 16:24:21

一毛不拔说的是谁】“一毛不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出自古代的典故。那么,“一毛不拔”到底说的是谁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成语来源与故事

“一毛不拔”最早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但更广为流传的是《韩非子》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石崇”的富豪,他以极其奢侈的生活方式闻名。而另一位人物则是“王恺”,他是晋武帝的舅舅,同样富甲一方。两人为了比富,常常互相攀比。

然而,在一次宴会上,石崇和王恺都拿出珍稀的物品来炫耀,其中有一件是“珊瑚树”。王恺拿出了一株价值连城的珊瑚树,结果石崇却用铁如意将它砸碎,并说:“这有什么稀奇?”王恺大怒,石崇却说:“你有这么好的东西,我当然也要拿出更好的。”于是他命人拿出自己的宝物,结果是一整套价值更高的珠宝,让王恺自叹不如。

但真正与“一毛不拔”相关的,其实是另一个故事:一位叫“公孙弘”的人,他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生活却极其简朴,甚至到了“一毛不拔”的地步。他不仅自己节俭,还对下属要求极严,从不轻易给予赏赐,因此被人称为“一毛不拔”。

不过,最常被引用的“一毛不拔”故事,其实是关于“石崇”和“王恺”的对比,虽然他们并不完全是“一毛不拔”的典型代表,但这一成语更多是借他们的对比来讽刺那些极度吝啬的人。

二、总结与表格

成语 一毛不拔
含义 形容非常吝啬,连一根毛都不愿拔出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韩非子》等
典型人物 石崇、王恺(因比富而被引用)、公孙弘(实际典故人物)
使用场景 用于批评或调侃某人过于吝啬、不愿付出
近义词 吝啬鬼、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反义词 慷慨大方、乐善好施

三、结语

“一毛不拔”虽然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但它的本意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用来形容一种性格特征——极度的吝啬。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用来调侃某些人不愿意花钱、不愿意分享的行为。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