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词语意思是什么】“正襟危坐”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端正、严肃的坐姿。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用来形容人态度认真、神情庄重。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正襟危坐”的含义,我们可以从词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词语解释
正襟危坐:
指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原意是形容人态度严肃、举止端庄,后多用来比喻人神情严肃、态度认真或拘谨。
- 正襟:整理衣襟,表示端正。
- 危坐:端正地坐着,不歪不斜。
二、词语来源
该成语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坐如尸,立如齐。”后来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礼仪场合中人的坐姿,强调仪态的庄重和规范。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肃然起敬、正襟危坐、端端正正、一丝不苟 |
反义词 | 懒散无度、东倒西歪、随便坐卧、放肆不羁 |
四、常见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描述人坐姿端正 | 他在会议上正襟危坐,显得非常认真。 |
形容态度严肃 | 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都正襟危坐,不敢说话。 |
表示拘谨或紧张 | 她第一次见领导,正襟危坐,生怕说错话。 |
五、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正式场合 | 如会议、讲座、面试等,强调礼仪和庄重。 |
文学描写 | 在小说或散文中,用来刻画人物神态或心理状态。 |
日常交流 | 有时也用于调侃他人过于拘谨或严肃。 |
六、总结
“正襟危坐”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成语,既表达了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们对庄重态度的追求。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端正坐姿,也可以引申为对事物认真负责的态度。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正襟危坐 |
词义 |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态度严肃、举止端庄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 |
近义词 | 正襟危坐、肃然起敬、端端正正 |
反义词 | 懒散无度、东倒西歪 |
用法 | 描述坐姿、态度、场合等 |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文学描写、日常交流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正襟危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自由,但这种对礼仪和态度的尊重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