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风雷指】一、
《九州生气恃风雷》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沉闷氛围的不满,以及对变革和人才涌现的强烈期盼。
“九州”泛指中国,“生气”指生机与活力,“恃风雷”象征着变革的力量或希望;“万马齐喑”形容众人沉默不语、毫无生气的状态;“究可哀”则表现出作者对这种局面的悲哀与无奈。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对上天发出的呼吁,希望打破陈规,让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
“风雷”在诗中既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激荡社会、推动变革的力量。它代表着一种突破现状、带来新气象的动力。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原题为“九州生气恃风雷”) |
作者 | 龚自珍(清代诗人) |
诗句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九州 | 指中国,象征国家整体 |
生气 | 活力、生机、希望 |
风雷 | 自然现象,象征变革、力量、动荡 |
万马齐喑 | 形容众人沉默、无言,缺乏活力 |
究可哀 | 表达对现状的悲叹与无奈 |
天公 | 指上天,象征权威或命运 |
不拘一格 | 不受传统限制,鼓励创新与多样 |
降人才 | 希望有才华之人被选拔出来 |
三、延伸理解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社会风气保守,思想压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改革的渴望。诗中“风雷”不仅是自然界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寓意着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万马齐喑”描绘了当时知识分子普遍沉默的局面,反映出社会缺乏活力与创造力。而“不拘一格降人才”则体现了作者对人才选拔方式的批判,主张打破常规,重视真才实学。
四、结语
《九州生气恃风雷》是一首充满激情与责任感的诗作,既反映了时代的困境,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沉闷与停滞时,应当寻求变革,激发内在的活力与创造力。而“风雷”作为诗中的核心意象,始终象征着希望与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