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是什么意思】“粗枝大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或思考时不够细致、马虎大意,只关注大的方面,忽略细节。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批评别人做事不认真、不严谨,缺乏耐心和细致的观察。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粗枝大叶 |
拼音 | cū zhī dà yè |
释义 | 形容做事或思考时只注重表面或整体,忽视细节;也指人性格粗心大意、不细致。 |
出处 | 《水浒传》中曾有相关用法,后逐渐成为常用成语。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也可用于自谦(较少见)。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草率从事、粗心大意 |
反义词 | 细致入微、一丝不苟、谨小慎微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做事不细致 | 他总是粗枝大叶,连重要的数据都算错了。 |
自我反思 | 我这次报告写得太粗枝大叶了,很多细节都没顾上。 |
描述性格 | 他性格比较粗枝大叶,不太在意小事。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含义
“粗枝大叶”来源于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在植物中,“枝”是主干,“叶”是附着在枝上的部分。如果只看“粗枝”和“大叶”,则容易忽略细微之处。因此,这个成语也隐含了“抓大放小”的哲学意味,但在日常使用中更偏向于批评态度。
四、注意事项
- 语气问题:该成语多用于批评,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
- 语境适配:在正式场合中应谨慎使用,避免给人留下不尊重的印象。
- 适用范围:适用于描述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态度。
五、总结
“粗枝大叶”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做事不够细致、过于笼统。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体现了文化中对“精细”与“粗糙”的价值判断。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粗枝大叶”,培养更加严谨、细致的习惯,以提升个人能力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