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长安睿行S50T 怎么样及北汽EV160怎么样

导读 长安在去年底推出睿行S50,定位在中型MPV的睿行S50主要目标还是希望通过超值配置及灵活的空间来抢夺市场,这种走中庸路线的车辆设定其实并

长安在去年底推出睿行S50,定位在中型MPV的睿行S50主要目标还是希望通过超值配置及灵活的空间来抢夺市场,这种走中庸路线的车辆设定其实并不能完全覆盖国内所有MPV的用户,随后推出的S50V和S50T就正好弥补了商用及高端家用客户的需求。

睿行S50平台目前总共发布了三款产品,已经上市的S50主要提供较高的性价比,让消费者用最少的金钱来获得更多的配置。S50V定位在S50之下,主要针对商用客户,拥有比小型MPV(微面)更多的内部空间,后方使用四片钢板悬挂最大可以承受700KG的重量。而S50T则是睿行家族平台定位最高的车型,带360度全景摄像头的10 英寸大屏、皮质座椅、无钥匙进入和一键启动,并且在外观上也做出了升级,成为了家用客户的更好选择。

最新推出的S50T在外观上就与S50和S50V做出了区分,前脸部分与福特靠拢,新设计的多边形进气格栅,采用大面积的镀铬装饰,并且直接使用睿行的英文名来作为车辆的徽标,气质上有别与另外两款的干练务实感。

睿行S50T在C柱后的车窗部分做了稍稍改动,车尾后备箱的角度也变的更大,避免给人传统MPV那种四四方方的感觉,偏SUV化的设计也更符合家用的定位。睿行S50T的长/宽/高分别为4720×1770×1855mm,轴距为2850mm,相比睿行S50在长度上增加了120mm,总体车身尺寸在同级中相对占优势。

睿行S50T的内饰主要还是注重了时尚性,双色的中控台拥有分层式的设计。内饰中除了前排中央扶手、门饰板扶手外,大部分依旧是硬塑料材质,但整体做工尚可,细致的表面仿皮革纹理和镀铬装饰并不会让人觉得有廉价感。

实拍车型属于S50T的基本款,整体配置在睿行S50家族中属于中等水平,但依旧配有8英寸中控屏幕、前排安全气囊等。而S50T高配车型则配备了10英寸大屏、360度影像、倒车雷达、一键启动、无钥匙进入、前排天窗和侧气囊。车内配置在同级中也占优。

S50T拥有两种座椅配置2+2+3座椅布局更适合家用用户选择,第二排的两个独立座椅拥有更宽敞的腿部空间,而第三排座椅可以整体靠背放倒来增加后备箱的容积。

另外一种2+3+2的组合则考虑到不少商用用户的需求。采用侧挂式的第三排座椅设计的比较轻薄,这样折叠后不会占用太多空间。可以4/6比例放倒的第二排座椅同样能再拓展一下后部空间。如果拆除的第二、第三排座椅后车内容积将在4000L左右,用来平时拉货毫无压力。

睿行S50T沿用了睿行S50的1.5L和1.5T两种动力。其中1.5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16马力,峰值扭矩为150牛·米;1.5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39马力,峰值扭矩为210牛·米。发动机均采用三菱技术,变速箱则分别与5MT和6MT搭配。

本次试驾的路线平均海拔在2200至3200米,相对稀薄的空气对于发动机的动力影响较大。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1.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必须通过降档的方式迫使发动机持续保持在高转速上才能感觉到动力的输出,至少需要超过3000rpm才能感受到加速,如果有超车需求这时的转速至少在4000rpm以上。离合器的结合点给人感觉也有些偏高,需要更多的耐心来寻找,同时我也强烈建议给出适量的油门来避免突然熄火的尴尬。说实话,1.5L动力并不适合在高原和频繁起伏的山路上驾驶。如果换做在南方的话相信会表现更好。

相比前者,1.5T的体验明显改善。虽然官方没有完全公布发动机参数,但发动机转速来到2500rpm后动力提升相当明显。不过还是同样受制于高原的影响,低转速下一样有动力的损失。相比5MT,与1.5T搭配的6MT变速箱拥有更清晰的档位感,而且多一个档位可以在高速巡航时拥有更低的转速。

考虑到多种用途,S50家族拥有两种悬挂组合。S50T的前麦佛逊和多连杆的组合设定更偏向舒适性,过滤正常的路面震动表现也是中规中矩,悬挂整体也比较紧致,没有太松垮的感觉。但碍于较高的重心,过于激烈的驾驶并不是适合用在S50T上。电动助力转向带有稍稍的旷量,但并不会影响驾驶感,总之这些设定出现在一辆MPV上还是可以接受的。

睿行S50T和S50V是长安睿行家族的最新成员,这两款新车其实是对于S50的补充。S50V超高的性价比和空间优势来抢夺MPV的商用客户,S50T则是明显想用更高的配置和年轻的外形来吸引家用客户。但在国内这个车辆级别的市场中,消费者还是更看中车辆价格。

在汽车指标一号难求的环境下,电动汽车似乎成了刚需人群的救命稻草,但实际确是无奈的选择,北汽又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品牌,很多人选择了北汽的EV系列,那么这辆EV160能否成为合格的代用品呢?

我一个哥们之前开了辆EV1EV150,开了两年时间,车体和悬挂倒是没有出什么大问题,毕竟时间太短,2年的时间估计还显现不出什么来。所以哥们今换了一辆EV160,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呢?他的那辆车电池已经不行了,他的那两EV150在第一年冬天的时候电池就出现了电量不稳的问题,经常从100公里左右直接掉到30左右,而经过了2年的使用,这辆车现在已经充不进电去了,在询问过更换电池的报价后哥们果断的决定换车。

最早我朋友开的是辆江淮的电动车,就是那台车拉黑了我对电动车的认知,那辆车的质量和乘坐感受已经不能用只用“烂”来形容了,那车已经烂出新境界了,烂出宇宙外了。这辆车加油的时候有个明显的迟滞和结合的过程。就是说,当你踩下油门,要等一秒左右,然后会感觉到传动系统有个硬连接的过程,然后车才往前走,这感觉就好像90年代的无轨电车一样一样的。我哥们买了江淮后没多久,可能也就一个月吧。他就把车换掉了,他的第二辆电动车是EV150,在那辆车一年车龄,我就测试过一次,整体感觉还不错,中规中矩的一辆代步车,只是没料到那车的电池衰退的如此厉害。

北汽新能源成为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最高、用户数量最多的新能源品牌,旗下的EV系列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不高的售价,加上各地政府与国家的补贴扶持,其销量一路走高(摇号措施功不可没)。不过随着2015款车型上市接近一年,按照传统“套路”升级而来的2016款EV160应运而生。

其实这个套路大家也都比较明白,就是增配不加价,所以在设计上2016款EV160与2015款车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外观上比较直观的一点就是2016款采用了更加时尚的双色五辐轮圈,和车内大屏,其他部分区别不大。

2016EV160一共有2款车型,轻快版和轻秀版,而这辆实拍车为轻快版,属于低配车型,配置相比轻秀版并不高,如前雾灯、后视镜加热、倒车雷达、倒车影像等等都没有配备,以上这些配置也都是在轻秀版上才会出现。相比两款车型的售价,在补贴前轻秀版要高出1.21万元,至于那款比较划算就要看购买者的喜好和用途了。

先来看下外观:

由于EV系列脱胎于北汽E系列,对北汽不太熟悉的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辆E系列而非EV系列。EV系列和E系列的区分方法在进气格栅,如果仔细观察ev系列的前进气格栅是封死的,天蓝色的进气格栅象征着清洁,车辆尾部“北汽新能源”和“EV160”铭牌正名了它的身份。车身制造工艺整体中规中矩,虽然整体上没什么高档的感觉,但是也挑不出上面毛病,接缝均匀,品质感尚可,与北汽集团的合资车的做工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相比之前的江淮......哎,算了,忘了江淮吧。

EV160车身尺寸方面这是一辆绝对小巧的车型,小巧的体型让它适合在拥挤的城市中穿梭。EV160延续了自e系列以来的操控感受,底盘十分扎实,整体性强,对地面凹凸的处理也很精炼,过弯紧致,指向也比较精准,整体表现很不错,相比之前的ev150,EV160的表现更加紧凑,也许是因为我当初测试的EV150并不是一辆新车的关系吧。有这么好的表现并不意外,EV160的底盘源自三菱的COLT车型,而三菱的COLT也是第一代smart的原型车,操控感觉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前有媒体说这车毫无操操控感,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评测的。

操控性虽好,但是动力响应就不像汽油机那么敏锐了,理论上电动机的扭力输出要比汽油机来的快也持久,但是这台EV160的调教可能是偏向平顺吧,踩下油门后车的响应并不积极,平时在路上超个车还是有点吃力的。

实际驾驶感受,电动车理论上要比汽油车安静,但这辆ev160噪音表现却只能跟汽油车持平,它的发动机噪音其实并不大。但是胎噪和地盘传递出来的噪音都很大,根据车主介绍,这个车在车速超过100以后会从车门缝隙里漏风,不知道是不是个例。

北汽新能源EV160轻快版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北汽新能源EV160搭载的电 动机最大功率53千瓦,峰值扭矩180牛米,综合路况下续航里程超过160公里,经济时速下,续航里程可达到200公里。实际表现中,所有数据均不能达到厂家的标准,尤其续航里程与标称常差甚远。

内饰方面:

内饰做工还不错整体感觉很像同级的日系车(基本没任何配置可言),大片大片的浅色塑料铸件,虽然没有什么设计感,也没什么配置但简洁干净,接缝均匀,摸上去没有什么毛刺,只是全是硬塑料的,摸上去硬邦邦,敲上去咚咚响。这个级别的车这个表现并不意外。中控操作区特别的简洁,只有一块6.2寸TFT彩色液晶屏,显示信息丰富,便于车主及时了解车况状态。所有的操作系统全都集成在这块触摸屏上,集成了电池电量、续航里程、总公里数等信息。内容设计简单易读。液晶屏下方还有一个点烟器,右边是usb和aux借口,其余什么也没有了。

多功能方向盘,握感不错,只是上面的多功能按键手感不太好,虚位较大,触感不足,其实EV160上的所有按键几乎没有阻尼感,塑料与塑料的摩擦是按按键是最大的感受。

座椅比较硬,这种硬一点的的座椅有人喜欢有人恨,个人体验,座椅整体帖服性尚可,短途体验后觉得并不难受,至于长途嘛!160公里的续航你还能跑那儿去?座椅的做工不错,双色的,中间的面料还有防滑作用。

后排空间比较局促,这种级别的车也没办法奢求什么,能带步就好了,座椅依旧偏硬。后备箱空间基本不大,放点平时琐碎东西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放行李箱这样的大件,最好把后排座椅座椅放倒,放倒后能够拥有不错的空间。

实际使用:

由于EV160的实际续航里程只有130公里多一点,这还是运气好的情况下,车主表示曾经有过到了40公里掉电加速的情况,所以撤职一半在40公里的时候就会开始找地方充电,所以EV160有效形成大概为100公里左右,所以最后总结一下,北汽作为一辆代步车还是可以的,只是你的活动范围不能太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