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不眠倚桂树】“吴质不眠倚桂树”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原句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吴质不眠倚桂树,露重飞难近。”这句诗描绘了神话中吴刚(或称吴质)在月宫中独自倚靠桂树、无法归去的孤寂景象,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孤独、离别与无奈的情感。
一、
“吴质不眠倚桂树”这一诗句通过神话人物吴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吴质因某种原因被罚在月宫中砍伐桂树,但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完成任务,因此长期滞留,无法回归人间。这种状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无奈。
在文学中,“吴质不眠倚桂树”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因理想、责任或命运而无法实现愿望的人,他们的坚持与执着虽令人敬佩,却也充满了悲凉与孤独。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李商隐《嫦娥》 |
原文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重飞难近。”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诗人) |
意象 | 吴质、桂树、月宫、孤独、坚守 |
主题 | 孤独、命运、无奈、坚持 |
用法 | 常用于表达人生中的失落与执着 |
文化背景 | 受中国神话影响,涉及月宫、仙人等元素 |
艺术手法 | 借古喻今、借景抒情、象征主义 |
三、延伸理解
“吴质不眠倚桂树”不仅是对神话故事的引用,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射。李商隐借此表达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与对理想的追求。吴质的形象仿佛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努力却不得回报,坚持却难有结果。
此外,该句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哀而不伤”的审美风格。
如需进一步探讨“吴质不眠倚桂树”的文化内涵或与其他诗句的对比分析,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