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特书是什么意思】“大书特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件事情进行了非常详细、充分的描写或报道。这个词语强调的是“写得多、写得细”,通常带有一定的夸张意味,用来突出某件事的重要性或特别之处。
一、
“大书特书”原意是指大量地书写、详细地记载,后来引申为对某事进行详尽、反复的描述或宣传。在现代语境中,它常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或评论中,表示对某一事件的高度关注和深入分析。
该词多用于褒义,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重视和肯定;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尤其是当某人或某事并不值得如此大张旗鼓时。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大书特书 |
拼音 | dà shū tè shū |
出处 | 现代汉语常用成语 |
含义 | 对某事进行详细、充分的书写或报道 |
用法 | 常用于书面语,多用于新闻、评论、文学等 |
语法结构 | 动词性短语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根据语境) |
褒贬色彩 | 可褒可贬,视语境而定 |
近义词 | 大肆渲染、详尽记述、浓墨重彩 |
反义词 | 简略带过、一笔带过、轻描淡写 |
使用场景 | 新闻报道、文学创作、评论分析等 |
三、延伸说明
在实际使用中,“大书特书”往往带有一种“强调”的语气。例如:
- 正面使用:媒体对某位科学家的贡献进行了大书特书,引起广泛关注。
- 反讽使用:他不过是做了点小事,却被大书特书,实在夸张。
因此,在理解这个词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和情感色彩。
四、结语
“大书特书”不仅是一个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它反映了说话者或写作者对某事的关注程度与评价倾向。无论是褒是贬,都值得我们在阅读或写作中留意其背后的情感与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