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声色俱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说话时语气严厉、态度强硬,甚至带有怒气。它不仅强调了声音的严厉,还包含了脸色的严肃,整体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威严感。
下面我们将从成语的基本含义、用法、近义词与反义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附上相关的歇后语,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背景。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声色俱厉 |
拼音 | shēng sè jù lì |
释义 | 声音和脸色都显得非常严厉,形容人说话或态度非常强硬、严肃,有时带有愤怒的情绪。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声色俱厉,不许其辞。”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情绪激动时的言谈举止,也可用于批评他人态度过于严厉。 |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声泪俱下、怒发冲冠、怒不可遏、怒目而视 |
反义词 | 和颜悦色、温言细语、平易近人、和风细雨 |
三、使用示例
1. 老师在课堂上声色俱厉地批评了几个上课讲话的学生。
2. 面对客户的投诉,他声色俱厉地指出问题所在,毫不妥协。
四、相关歇后语
歇后语 | 解释 |
老虎叫唤——声色俱厉 | 形容人说话严厉,气势逼人。 |
狮子吼——声色俱厉 | 比喻人发怒时语气强硬、气势汹汹。 |
老鼠见猫——声色俱厉 | 比喻面对强敌时,态度变得非常严厉。 |
五、总结
“声色俱厉”这个成语形象生动,能够准确表达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的态度和语气。它不仅适用于日常交流,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或营造紧张氛围。了解它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歇后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声色俱厉”的实际应用,避免误用或滥用,让语言表达更加精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