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居鷇食出处于哪里】“鹑居鷇食”是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常用于描述生活困苦、栖身于简陋之处的状态。但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清楚,因此,“鹑居鷇食出处于哪里”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疑问。
一、
“鹑居鷇食”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原文为:“鹑居鷇食,不耕而食。”意思是像鹌鹑一样居住在低矮的地方,像幼鸟一样靠捡食度日,形容生活贫苦、无以为生。该成语后来多用于形容人处境艰难,生活窘迫。
在现代语境中,“鹑居鷇食”已较少单独使用,更多是作为文化知识或古文学习中的一个知识点出现。其含义也逐渐被引申为对生活状态的描写,强调一种朴素、清苦的生活方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鹤居鷇食(注:正确应为“鹑居鷇食”)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原文 | “鹑居鷇食,不耕而食。” |
字面意思 | 鹤(鹌鹑)居住,鷇(雏鸟)进食,比喻生活贫苦 |
引申意义 | 生活困苦、无以为生;也可指生活简朴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或古文研究中,较少口语使用 |
相关成语 |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饔飧不继等 |
使用场景 | 古文阅读、历史研究、文学分析 |
三、补充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鹑居鷇食”有时会被误写为“鹤居鷇食”,但实际上“鹑”指的是鹌鹑,而非“鹤”。这种字形混淆在古文中较为常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此外,该成语虽源自春秋时期,但在后世文献中并未广泛流传,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若想深入理解,建议查阅《左传》原文及相关注释。
如你对“鹑居鷇食”的具体语境或相关历史背景感兴趣,可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