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名词解释及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思想。它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核心内涵,强调在发展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首次明确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并逐渐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其核心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三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城乡、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理论上,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实践上,它推动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环境保护。总之,科学发展观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