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原文

《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经典的短小篇章。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展现了劳动人民在沉重压迫下的哀怨与无奈。全文如下: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短短八句诗,通过反复咏叹“式微”(衰落、衰败之意),表达了劳动者对自身处境的深切忧虑和对统治者剥削的不满。他们质问:“为什么还不回去?”因为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缘故,又何必冒着露水劳作?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身体,又何必在泥泞中辛苦工作?这种质问充满愤慨,却又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式微》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表达。没有华丽辞藻,却直击人心;没有激烈反抗,却蕴含深沉批判。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也揭示了封建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历代文人学者对此诗多有解读,认为其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叹息,更是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此外,《式微》还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诗中的“露”和“泥”不仅是具体的自然景象,更象征着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而“胡不归”的呼唤,则寄托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因此,《式微》不仅仅是一首反映现实的作品,更是一部寓意深远的哲理诗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