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而衰三而竭什么意思】“再而衰三而竭”是一句出自《左传·庄公十年》的古文,原文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人在做事时,第一次充满干劲,第二次就开始疲软,第三次则完全失去动力。它不仅适用于战争中的士气变化,也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中,用来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或行动力的变化过程。
一、
“再而衰三而竭”是古代军事理论中对士气变化的精辟总结,强调了行动过程中士气递减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这句话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做事情时要把握节奏,避免因过度消耗而导致效率下降。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心理和体力变化的深刻观察。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使用场景 | 延伸意义 |
再而衰 | 第二次行动时士气开始衰退 | 《左传·庄公十年》 | 战争、比赛、任务执行 | 表示第二次尝试后精力下降 |
三而竭 | 第三次行动时士气彻底耗尽 | 《左传·庄公十年》 | 战争、项目推进、个人挑战 | 强调持续努力后的极限 |
一鼓作气 | 第一次行动时充满力量 | 《左传·庄公十年》 | 激励、动员、初期阶段 | 表示初始阶段的高昂情绪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职场中:一个项目刚开始时大家热情高涨,但随着任务加重,第二阶段可能会出现拖延或效率下降,到第三阶段则可能停滞不前。
- 学习中:考试复习初期信心满满,中期容易疲惫,后期可能因压力过大而放弃。
- 运动中:长跑开始时速度很快,中途会感到吃力,最后几圈可能难以坚持。
四、总结
“再而衰三而竭”不仅是对古代战争中士气变化的描写,更是一种对人类行为规律的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长期任务时,要注意节奏与分配,避免因过度消耗而失去动力。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掌握这一规律都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安排时间和精力。